广告

『影音资讯』 华语电影的东方视野与国际视野[复制链接]

楼主:上帝的神迹LV.3 时间:2018-10-29 03:40点击:677 回复:0
  以李安电影为例谈华语电影走向世界
  撰稿人:章柏青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华语电影为世界认同的步伐在加快。但真正称为能够走向世界的华语电影导演屈指可数。如严格一点来讲,实际上仅李安一人。当然,内地、香港张艺谋、陈凯歌、贾樟柯、王家卫等导演,也在走向世界。但如果说是从全方位来判断,从艺术与商业并置的综合影响来判断,我说只李安一人并不为过。

   QZ9C2toW5xXCwbUa.jpg

  李安自1991年拍摄《推手》,即获台湾金马奖八项提名。但此时世界对他并无所知。两年后他执导的第二部影片《喜宴》即获柏林电影节最佳电影金熊奖。同时,在西雅图电影节上获最佳导演奖,并获金球奖与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奖提名。由此李安及其电影开始走向国际影坛。他在之后拍出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饮食男女》后便跨进了好莱坞电影制作的大门,先后拍摄了获得多项大奖的西方题材大片《理智与情感》、《冰风暴》。李安于2000年重返台湾,拍摄中文武侠片《卧虎藏龙》,此片使他获第7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等4项大奖。接着在拍完使他荣获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的好莱坞爱情片《断背山》后,他接拍华语片《色戒》。这部影片在大陆虽遭非议,但在威尼斯电影节仍获最佳影片金狮奖等多项大奖。上述影片既在艺术上获世界肯定,又在商业上获巨大成功。他的《推手》、《喜宴》、《饮食男女》,每部成本只千万元新台币,属低成本电影,其经济回报几十倍于此数。尤其是《喜宴》,收入在当年超过了好莱坞大片《侏罗纪公园》。《卧虎藏龙》投资1500万美元,仅北美一地的票房就超过投资数的10倍。华语导演中还有谁有这样的业绩?!

   qaJJj9w8HU3zWh3J.jpg

  李安获此佳绩凭的是什么?有人说他凭的是东方文化的魅力,有的说是因为他有接受西方文化熏陶的特殊经历和接受好莱坞电影滋养的历史。这自然都没错。李安出身于一个教育之家,父亲是台湾中等学校的校长,而他从小学到大学接受的是传统中式教育,大学后留学美国则受的是美式教育。但有着这样经历、既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受西方文化熏陶的导演多矣,但为何都未能获此佳绩?只要仔细探究一下,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李安凭的硬功夫,不是孤立地掌握了这两种不同文化,而是采取了恰当的手段与方法将这两种不同的文化给以融合,创造出一种具有东方视野与国际视野相结合的特有的李安式的电影文化。正是这种李安式的电影文化征服了各大电影节与电影评奖的评委,也征服了世界热爱电影的观众。

   aJGJXGL43g4VVB1D.jpg

  让我们从他的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说起。《推手》写一位从小练习太极拳的朱先生被儿子接出从内地到美国生活,他与美国媳妇玛莎在语言、生活方式上产生的矛盾。《喜宴》写的西方式的同性恋故事与东方式的人伦大义间的错综对接。《饮食男女》讲的是一个家庭解体与重新结构的过程。这三部影片之所以为东西方不同观众所欢迎,主要不在于它们真实地描写了两种文化的冲突,描写了老一代与新一代在情感上的危机,不在于写了人到晚年,内心的落寞与凄凉,那种无法排谴的乡愁,而在于导演在表达与处理这些人类共同情感时的独特的视角。这种视角的突出之处,我将它归纳为两点:一是对东西方文化的共同尊重。无论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是特定的历史形成的,它必有自己的价值。这种价值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是没有需要改变的地方,甚至互相比较也有各自的弱点,但在总体上则是维护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需遵循的;二是,在东西方文化产生无法排谴的矛盾冲突时,我们要采取的是融合、包容的态度。要选择更加符合与时代相适应的方法。因而,在《推手》中,我们看到在以父亲为中心的家庭与以夫妻为核心的家庭在事实上的不能相容;三代同堂、家人团聚反而成为家庭的困境时,一种更为合适的处理方式自然呈现了。这就是自立门户,父亲与新结识的陈老太离开了儿女,互相扶持着走向了最后的人生之路。这里虽有淡淡的凄凉,但总的却是乐观的。在《喜宴》中,中西伦理观在同性恋的问题上的冲突是复杂而尖锐的,父亲在得知真相时,一度中风住院,但最终,编导者却让父亲包容、退让,同时也让儿子的男友与女友省悟,以一种东方伦理自身内蕴的中庸精神,使3位年轻人在各自能够接受的状态下组成了“家庭”。当我们看到两位老人在机场,接过儿子结婚那天拍的照相本,相片一页页翻过去,最后一页竟是三人穿着结婚礼服的合影时,一份温馨而耐人寻味的情感便涌上了心头。《饮食男女》透过三个女儿与老父的故事,直面现代社会中家庭的淡化,个人至上、个性至上,对传统家庭形成的解构力。甚至到了分崩离析无可救药的地步。但导演最终也没有让他们真的归于离散,而是让父亲打破僵局,最终实现了由隔阂到重新融合的转变。这3部影片,最终均以渐趋和谐的结局,实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共存与互容,让中外观众才经历了内心波澜后,达到一种心灵的慰藉与平静。

   yZTc00wc0I0tw7c2.jpg

  一部东方题材影片要使西方人接受,在内容上最怕肤浅。尤其是以家庭生活为内容的影片,停留在家长里短、婆婆妈妈上,西方人是不感兴趣的。在以上3部影片中,编导者在生活的琐碎的叙述与解决中,有哲理存焉。比如,创作者通过父亲形象对“中国式父权”的善意反讽与揶揄,在人生百态的细腻描摹中透视出来的人生的无奈与渺小,还有在影片解决矛盾中蕴含的中国道家阴、阳相存、以柔克刚的思辨概念及儒家的中庸之道的人生况味,都引发了西方观众的浓厚兴趣。
  《卧虎藏龙》的问世使李安走出一度始终在情感伦理片中徘徊的局面,开创了武侠影片新的创作天地。这部影片的创作充分表明了李安对西方观众欣赏口味的熟悉与了解。如果把《卧虎藏龙》与中国常见的武侠影片作对比,我们会轻而易举地发现李安善于用西方人喜欢的方式包装一个东方化的故事。西方观众对东方武打片其实有着天然的隔膜与不解。李安这部影片以舒缓的节奏开场,脱离了武侠片只在杀杀打打上做文章的惯例,着重于意境的创造。于是,我们在这部影片中看到了一种神似,一种超脱,一种幽默,一种东方的神韵。武打在这部影片中是一种形于外的表现手法,它在影片中更多的不是武术而是舞蹈,它创造的视觉效果不是影片的核心精神,而是为藏于其中的人文价值服务的。影片中李慕白与玉娇龙那场竹林间打斗的戏,那种虚虚实实、若隐若现的人物情感,在绿意盎然的竹林色彩的烘托下,引人进入了一种唯美的境界。《卧虎藏龙》受到西方观众的一致好评,更多的不是由于精彩的打斗而是李安通过多种手段创造的美学境界。

   mK2NNrp8zD1MTdtN.jpg

  《色戒》是李安执导的引起社会巨大争议之作。在这部影片中,反倒更能看到他企图使这类原本应该带有强烈意识形态性的题材,在走向世界更多观众的目标中作出的努力。在张爱玲原作的基础上,他强化了“去汉奸化”的表达,强调的是那个特定年代特定环境中权势人物与爱国青年的内心恐惧与强烈情欲。这两个人物自然是边缘人物,导演突出的是他们理智与情欲相交织错综复杂的精神世界。情色在影片中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影片中的暴虐性爱,除了来自人的原始欲望,更多的来自于政治与权力的恐惧 ,完全不同于一般情色电影中的性爱。而两个人物由此表现出来的独特个性与人性,也便具有对不同国别的人的警世意义。

   kI60zn45Krk454r4.jpg

  李安在处理东方题材影片时考虑到西方观众的欣赏眼光,他在处理西方题材时,又以东方的视角将以适度的改造,使之既为东方人所接受,又让西方观众觉得新鲜。1995年,李安应邀拍摄根据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汀的小说《理性与感性》的同名影片。在这部藉爱情观来探讨两种人生态度的差异性的影片中,李安融铸了东西方对两者差异性的不同与相同的理解,使大家都感到富有新意。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爱德华爱上了姐姐爱琳娜,但是他因为有约在先,必须对5年前的一次承诺负责,爱琳娜也必须尊重这个承诺,两个灵魂在痛苦中煎熬。李安在处理这一重场戏中,让东西方文化作了有力的碰撞,以共同的美德将这场戏处理得让人心灵激荡。1997年李安拍摄《冰风暴》。这部影片以美国上世纪70年代的社会为背景,写了家庭的崩溃犹如冰风暴袭来一样,在不同的家庭中引发巨大的心理震荡。同时,影片写了对这一灾难的救赎。李安在描写这部影片时采用了美国式的直面残酷的心理真实,又采用了中国式的温良恭俭让,溶铸了东方式的人伦,最终使影片达到了一种既震撼又有些许温暖的复合效果。接着他把镜头推向了极难表现的美国南北战争年代,拍摄了以此为题材的影片《与魔鬼共骑》。影片以几位年青人在战争年代前后的成长历程为线索,着重表现战争对家庭与人际关系的无情损害。影片中最有震撼力的一幕:战士杰格把自己成为游击队俘虏的同乡放了,这位同乡出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杀掉了杰格的父亲。战争的无理性能把人的心理完全扭曲。这部影片被许多美国观众称为是反映南北战争最具新意之作,其“新”恰恰是导演在影片中渗透了东方式的对战争的思考。再如《断背山》这部为李安获得巨大声誉的影片,写的是一个同性恋者的爱情故事。在这部影片中充分体现了一个有着东方文化背景的艺术家对这一特殊题材影片那种独特的处理手法。这就是东方式的包孕与温情。“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这是李安谈到此片时的名言,这里的断背山指的是人生的坎坷、困境与障碍,爱情只有越过了这些坎坷、困境与障碍,才能永远的温暖。这部影片的价值不只是大胆而成功地挑战了社会与世俗的道德观、价值观,挑战了美国延续多少年的牛仔文化,而是描绘了普通人内心深处的美丽,描写了人对自由、纯净生活的眷恋与向往,以东方式的审美态度,对人性作出了自己独有的体会与理解。

   cH5EzA55yN5F7zTO.jpg

  当然,李安影片最终获得了走向世界的最好效果,还有他在包装,甚至具体营销操作上的方法与手段。他甚至对于画面与色彩,包括节奏、字幕、音响等等方面都对东西方观众的不同欣赏习惯作了周密的调查与研究。李安是既懂得东方,又懂得西方的艺术家。他在这两者间自由地游走。李安的电影创作为世界大多数地区欢迎的事实应该给我们的以多种启示。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诚然,这句话在某种情况下没有错,甚至也能找出许多实例,为这句话作注解;但我要说的是,更多的情况下,民族与世界应采取互相融合的方法。这种融合,不是物理式的一加二,而是化学式的,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让本民族的观众认同,也让世界多数观众认同。这是需要知识与才华的。李安是导演中的绝顶聪明者,也是导演中最为勤奋学习多种文化的艺术家,但更重要他是对艺术是无比赤诚的朝圣者。这种朝圣精神,是他在艺术上取得如此重大成就最重要的因素。李安在《十年一觉电影梦》中有这样一段话语:“不论好与不好、成与不成、顺与不顺,我都必须面对这些纪录,明了它矛盾与无常不全的本质,我才能坦然,才能继续我以后的创作与生活。” []这是他做人的真谛,也是他追寻电影梦的真谛。我们的内地电影要走向世界,创作者要学  安开阔的视野——东方视野与国际视野,也应该有李安对艺术的赤诚之心及辽阔的容纳多种文化的博大的心胸。
  章柏青简介

   xSsXSKs502Xx50nx.jpg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名誉会长、国家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与观众研究所所长、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特聘教授。曾先后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动漫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修订版影视学科主编、《中国银幕》杂志主编,并曾任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评委。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出版的专著有《电影观众学》、《电影与观众论稿》、《中国电影电视》、《中国电影受众观察》、《阅读电影》等。主编《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艺术辞典》、《中国电影大视野》、《电影锣鼓的世纪回声》等。任历届十大华语电影评选活动组委会副主任。

  “十大华语电影”盛典简介
  一年一度海峡两岸三地“十大华语电影”评选活动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批准,由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主办,华语万映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承办,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台湾两岸电影交流委员会、台湾中国影评人協会联合主办的两岸三地电影文化交流活动,是目前唯一由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两岸三地”电影界联合举办的华语电影盛会。

   sI6pLDIJJARn61J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Ctrl+Enter可以快速提交回复)

使用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发言注意:请遵守推虎社区言论规则,善意回帖,理性发言,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信息发布,不代表推虎社区的观点和立场,推虎社区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