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推虎评论』 劝阻电梯吸烟者,到底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复制链接]

楼主:面对未来LV.6 时间:2019-3-19 20:16点击:774 回复:0
3月9日,绍兴嵊州一年轻男子正在电梯里面抽烟,这时,吕某带着老婆孩子进入了电梯。吕某进入电梯后便劝阻男子抽烟,但该男子不但不听,还将烟灰吹向吕先生,两人扭打起来。吸烟男子受伤较严重报警,并在派出所向吕先生道歉,最终吕先生赔偿了他1500元。

这又是一起劝阻电梯吸烟要担责的案例。吸烟者有错在先,又率先挑衅,劝阻吸烟者既为了公共利益,也为了自己孩子的健康劝阻。最后要担责的结果,却让人感觉有些和稀泥了。还记得上一起医生劝阻电梯吸烟老人猝死的新闻吗?先是医生判赔15000元,最后改判医生无责,结果来之不易。

如今酒驾谁都知道是违法行为,且后果严重,但公共场合吸烟则依然处在一个模棱两可的状态。此前多次因劝阻吸烟引发暴力冲突,产生纠纷往往诉诸江湖规矩或微博人肉曝光,法律的力量在其中缺乏存在感,或更糟糕的是因为一些判决结果的误导,进一步打击人们对于法律的信赖,这是比事件本身更负面的后果。

老人倒地扶不扶,小偷逃跑追不追,电梯吸烟管不管,这些问题本来不该是问题。但好心搀扶老人被讹诈、追赶小偷被判刑、制止电梯抽烟被判赔偿,这样的“问题”多了,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就真的成了问题。

在我们的身边,发生了太多活生生的例子,即明明是做好事,最后还要承担责任,让很多人在遇到类似事件时选择明哲保身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如今见到有人失足落水时,人们冷漠旁观;见到有人跳楼自杀时,竟然有人吹响刺耳的口哨并爆出邪恶的哄笑;街边行乞,当下还有几人相信那是山穷水尽的背井离乡;见到见义勇为者被歹徒报复殴打时,人们惟恐躲之不及……

美国《芝加哥论坛报》儿童版栏目的主持人“西勒·库斯特”,曾经被孩子们“上帝为什么不奖赏好人,不惩罚坏人”的问题困扰多年,但无意中在参加一次婚礼时他找到了答案。婚礼上新娘和新郎互赠戒指,错把戒指戴在了对方的右手上。牧师看到后幽默地提醒新人:右手已经够完美了,还是用它来装扮左手吧。这句话让西勒·库斯特豁然开朗,右手成为右手,本身就已经很完美了,同样的道理,上帝让好人成为好人,不正是最好的奖赏么?于是他以“上帝让你成为好孩子,就是对你的最高奖赏”回答了所有孩子的疑问,这封信在《芝加哥论坛报》刊登之后,被美国及欧洲一千多家报刊相互转载。

当一个人行善时,如果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作支撑,行善者不仅会得到社会的赞赏与肯定,得到精神上的慰藉与满足,也会受到法律的保护,少些后顾之忧。在这个社会中,如果人们面对不公和罪恶时是一种无能为力的状态,如果与坏人的对抗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如果人们对抗罪恶的努力得不到应当维护正义的公权力的支撑甚至还会为此受到惩罚,底线就会处在失守状态,冷漠就会成为多数人必然的选择。

还好,今年看到一条新闻,赵宇被当地政府认定为见义勇为。肯定赵宇的见义勇为,这个过程来之不易。见义勇为,是最值得社会肯定和褒扬的行为之一。

要知道,见义勇为的受益者不仅仅是具体的被救助者,更是整个社会,甚至社会的受益比具体的被救助者受益程度更大。因为这种急公好义、挺身而出的行为不仅闪现了人性的光辉,更能弘扬和形成积极向上、乐于助人、团结互助的社会风气,对提升社会安全感不无益处。

希望赵宇在经历此事后,能回归迅速回归正常的生活。因为他也有自己的小家庭。有孩子要养,有工作要干。如果除了这张见义勇为证书之外,还有其它肯定赵宇见义勇为的奖励,公众也会喜闻乐见。

英雄横刀立马时,没有人想到奢求回报,但我们决不能愧对好人。

希望这个社会,每一个人都敢做赵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Ctrl+Enter可以快速提交回复)

使用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发言注意:请遵守推虎社区言论规则,善意回帖,理性发言,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信息发布,不代表推虎社区的观点和立场,推虎社区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