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模式
|
台湾“财经专家”黄世聪日前在某政论节目上指出,涪陵榨菜近期因业绩大坏,导致股价大跌,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是“他们连榨菜都吃不起”。此番言论一出,立马在大陆发酵,引起大陆网友群起围攻,一度冲上微博热搜第一,引发大量关注与评论。 台湾“中时电子报”15日发表北京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叶骏的评论说,这类事件不是第一次发生。大陆网友细数类似五大事件,其中就包括2011年的“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等。“榨菜事件”与“茶叶蛋事件”,看似只是政论节目上的一句口误,背后折射出的却是在两岸关系冻结后,舆论环境的连锁呼应。这背后有两点值得反思: 首先,“榨菜事件”的荒谬,不仅在于“吃不起榨菜”这句判断本身,还在于所谓的“专家”开口就将涪陵榨菜的“涪”字念作了“陪”,涪陵作为三峡重镇,知名度并不算低,这是不专业、不负责的体现之一。这背后折射出的,不是某一个“专家”的专业素养问题,从“茶叶蛋”到“榨菜”,折射出的是思维逻辑与思维习惯的僵化,仍然带有有色眼镜看大陆,不讲基本的政治逻辑与市场逻辑,而套入既有的印象之中。 另外,榨菜事件也折射出两岸舆论困境。有更多大陆网友关注台湾新闻与台湾的政论节目,这本身是一个好的机会,让两岸民众互相更了解彼此,但因为两岸政治困局,舆论交流中好的或者客观的部分往往被忽略,而如“榨菜”等事件则会被无限放大,不断被渲染,长此以往,两岸舆论场的“选择性无视”与“选择性报道”将越来越多,两岸对彼此的认知只会倒退而没有进步。 自马英九时代以来,两岸的交流与对彼此的了解在近十年内已有长足发展,特别是两岸人员的流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交往,使得岸民众都突破了许多既有成见,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利好。但蔡当局上台后,尤其是近一段时间内,两岸的交流停滞,从个人游到金马奖,许多方面都受到影响。舆论氛围的变化是两岸关系的一个缩影,在此环境下,新闻媒体作为两岸继续了解彼此、继续交流的渠道,且很有可能是唯一渠道,应该重新审视自身定位,审视自己在当前形势下两岸关系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当然,在自媒体时代,任何一个舆论事件都可能引发全网讨论。大陆的媒体也应该避免断章取义、避免无限上纲上线、避免选择性报道与评论,大陆的部分网友也应更加理性、客观的看待关于两岸间的各种新闻报道。两岸的媒体都应从长远的利益、从两岸关系的高度来处理自己的业务,而不是为了一时的流量与呼声,切断了两岸了解彼此、认识彼此的管道,让两岸再回到彼此隔绝的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