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模式
|
光禄勋是三国时期的常见官职,位列九卿之中。西汉初期之前,该职名为“郎中令”,自汉武帝刘彻时期更名为“光禄勋”,此后延续至汉末三国时期未再做更改。光禄勋主要负责宫殿宿卫,兼管朝中郎官的典选与调补,并为朝廷选拔、储备人才。由于担任该职的官员居于禁中,与皇帝非常接近,且职权又大,所以,一般都由皇帝器重和信任的重臣担任。蜀汉集团中,曾有四人担任过该职务。 第一位:黄柱。史料中对于黄柱的记载语焉不详,其主要事迹也不得而知。不过,据《三国志》中的记载,大致可以得到如下几点信息。首先,黄柱是荆州南阳郡人,是汉末名士。刘备占领荆州数郡后,黄柱加入刘备集团;其次,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自称汉中王时,对黄柱非常信任和器重,任命其为蜀汉集团的第一任光禄勋。不过,史料中对于黄柱的记载太少,不但对其生平事迹没有介绍,就连他的卒年也没有交代。 第二位:李严。李严早年曾经加入刘表集团,并在荆州多个县里任职,具有丰富的地方治理经验。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占领荆州,李严逃到益州,又被刘璋看中,任职成都县令。益州争夺战期间,李严在绵竹投降了刘备。战后,李严被任命为犍为太守。 李严对于地方治理经验丰富,政绩突出。当时,犍为爆发了以马秦、高胜、高定为首的叛乱。李严当机立断,仅仅率领郡兵便迅速平定叛乱,稳定了当地局势。此后,李严又率领吏民凿山铺路,整修城池,使得地方交通便利,面貌焕然一新。由此足见李严的智略与才干,他也是凭着这样的政绩博得了刘备的器重与信任。 不过,虽然李严才智兼备,但身上的缺点也异常明显。李严性情孤傲、自视甚高,为官期间很难与同僚及下属和睦相处。李严担任犍为太守期间,曾大兴土木,为自己建造豪宅,以此来满足一己私欲。此后,他又因犍为治所迁徙而功曹杨洪发生争执,迫使杨洪辞官不做。李严督阵江州时,又因琐事与牙门将王冲发生争执。王冲被逼得走投无路,最终竟然投降了曹操。不过,李严的种种劣迹并没有引起刘备的重视,刘备依旧对李严十分器重与信任,重病之时还将其加官进爵,召入朝廷委以重任。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后主刘禅继位后晋升其为光禄勋。不过,李严此后却成了诸葛亮的政敌,最终遭诸葛亮罢黜。 第三位:向朗。向朗是汉末名士水镜先生司马徽的高徒之一,在刘备控制荆州时期加入了蜀汉集团。向朗的能力得到了刘备、诸葛亮的器重与信任,早期历任三郡太守,在地方上的政绩非常突出,诸葛亮开府后,将向朗召至身边任长史,又让向朗与自己一起出兵南征,平定了南中豪强叛乱。诸葛亮北伐期间,向朗紧随左右,出谋划策,也因此成为诸葛亮的心腹。 向朗仕途的转折点出现在诸葛亮“一出祁山”期间。马谡惨败街亭后,不但没有主动向诸葛亮请罪,反而在益州躲藏起来。之前就与马谡关系密切的向朗不但没有将马谡的藏身之处告诉诸葛亮,还私自对马谡进行协助。诸葛亮发觉此事后,非常气愤,在处死马谡的同时,将向朗罢官为民,向朗也因此在成都赋闲多年。 到了建兴八年(公元230年),李严奉诸葛亮之命坐镇汉中期间,向朗被诸葛亮重新启用,此后官至光禄勋一职。到了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向朗被晋升为左将军,光禄勋一职由裴俊继任。 第四位:裴俊。裴俊是蜀汉集团的最后一任光禄勋。关于裴俊的事迹,史料之中记载不多,通过《三国志》中的记载,大致可以明确以下几点信息:一、裴俊出身于河东郡的世家大族,其父裴茂曾任东汉朝廷的尚书,其兄、弟都在曹魏集团官居要职;二、裴俊幼年时护送姐夫进入益州任职时,各地烽烟骤起、道路阻隔,自此跟随姐夫一家留在了益州;三、裴俊自幼聪慧过人,少年时以才学出众、为人谦虚而闻名蜀地;四、加入蜀汉集团后官至光禄勋,并最终病逝于任上。裴俊病逝时,蜀汉集团已经进入了末期,内有宦官乱政,朝局动荡,外有强兵压境,局势不安。所以,自裴俊病逝之后,蜀汉集团未再设置光禄勋一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