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消费不浪费,是每个人的文明标志[复制链接]

楼主:面对未来LV.6 时间:2020-8-12 17:40点击:15257 回复:0
——可以消费,但不可浪费,是现代文明的“黄金平衡点”,节约餐饮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节约每一粒粮食,都是对大自然表达的敬意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习近平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新华网8月11日)

中国的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没有一粒粮食是多余的。因为在丰收的同时,还应当看到诸多欠发达地区的生活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客观情况。尤其是一些农业资源较为匮乏的边远地区,这些地方才刚刚脱贫,尽管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但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还存在着相当的距离。而每一粒粮食对于这些地方的百姓来说都不仅仅是珍贵的粮食,还意味着是一种对未来小康生活更加笃信的心理符号。

在中国,粮食从来也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化记载中的经典场景,基本上都与粮食有关,关于粮食生产的一切,都成为了历史长河中永恒的文明符号,而所说的农耕文明,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关于粮食的文明。

北京的社稷坛五色土,表达的就是重视土地和粮食,意在五谷丰登。人们所熟悉的《耕织图》,就是古代农耕文明诸多场景的集大成,很大程度上说,它就是基于粮食而衍生出的社会文明的记载。

当然,现在的中国总体上已并不缺乏粮食,但这并不能成为浪费粮食的理由。因为粮食是人们通过劳动在自然界里得到的收获,而劳动的付出,永远都是社会的成本,劳动的付出也从来都是有价值的汗水,对它的起码尊重,就是不浪费。

同时,节约每一粒粮食,也都是对大自然表达的敬意。因为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实,它总是趋向于稀缺,并从稀缺走向更加稀缺,正是因为如此,在现代社会文明理念的作用下,也才从国家法律高度上规定并保护了粮食土地的红线,可见,这本身也是农耕文明在现代社会的内在传承与外延伸展。

现代文明对每一个人的基本要求是可以消费,但不可浪费。因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包括精神的,也包括物质的;而对物质的消费,当然就是实现对美好生活向往并得到恰当满足的重要层面。

而不可浪费的意义则在于,对任何餐饮食品都要取之有度,懂得珍惜,找到现代消费文明的“黄金平衡点”。因为从社会总体角度来说,任何资源都没有多余的,只是更需要它的人还没有到来而已,如果今天的人浪费了明天的资源,那就是欠了下一代人的账,但这不该是现代文明的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Ctrl+Enter可以快速提交回复)

使用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发言注意:请遵守推虎社区言论规则,善意回帖,理性发言,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信息发布,不代表推虎社区的观点和立场,推虎社区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