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模式
|
隋末年间,随着隋炀帝三征高丽的落败,这个从隋文帝手中接下来的无比昌盛的朝代也算是落下了帷幕。之后,就是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了,他一手打造的贞观之治给整个唐朝奠定了无比昂扬的基调。那么之后的唐朝也确实没有辜负世人的期望,一路高歌猛进,很快就迎来了玄宗一手打造的开元盛世,唐朝也迎来了它的巅峰时期。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则用八个字来评价这个时代“开元之盛,汉宋莫及。” 没有哪一个朝代能够长盛不衰,但我没想到的是这巅峰竟逝去的那么快。究其原因,玄宗晚年重用宦官,又贪图美色,他年轻时的那种锐意进取,豪气勃发早已消失殆尽。玄宗早年任用宰相是很有一套的,前期宰相任用期基本不超过三年,就连姚崇宋璟两位唐朝名相都没能逃过三年任期后被下台的命运。可是到了开元后期,在他身上已经看不到那种睿智了。安禄山恰好又以他肥硕的身躯博得了玄宗与杨贵妃的笑颜。贵妃都笑了,那么官爵金钱对安禄山来说不过一句话的事情,但他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为何世人皆知安禄山将反,可唯独玄宗不知呢?玄宗英明神武,一手开创开元盛世,为何犯了这样可笑的错误?也许是玄宗老了,一些小事反而更能打动这位老人的心。 史称“胡儿身胖三百斤”,可安禄山在给皇上和贵妃跳胡旋舞的时候身体却轻盈的像风一样。另一件事是安禄山每逢上朝总是先拜杨贵妃,后才拜见玄宗。玄宗当然感到很疑惑,于是有一天便问他为何如此?胡儿答到“胡人先母而后父“,玄宗对他的回答感到很满意,并且认为这孩子心很真实。于是更加信任他了,那么,玄宗对安禄山有多纵容呢?我仅列举一些吧。天宝二十八年,升任平卢节度使、天宝三年,兼任范阳节度使、天宝十年,兼任河东节度使。至此,安禄山身兼三道节度使,以及河北采访处置使,掌管河北三分之一以上的军队,更不论财政权等等。换做是你,皇帝给你这么大的权力,你敢保证你内心没有丝毫波动?向上一步就是君临天下,再也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于是,就如名相张九龄所说,此儿将反。安禄山在河东以诛杀奸相杨国忠为借口,带兵剑指长安,直到安禄山的军队在杀向长安的路上时,玄宗才相信安禄山反叛。可是为时已晚,燕军进入长安烧杀抢掠,长安城昔日的富丽堂皇不复存在,至此,玄宗第一次狼狈的逃离长安。 天宝大乱开始了,天宝之后,唐朝就再也没能恢复到最初的巅峰,哪怕有后来的中兴之治、大中之治,那也都是后话了。 玄宗在位时间为44年,他的23个儿子有好几个未能等到他退位便西去,所以他的长子也就是太子李亨等不及了。在玄宗从长安逃往蜀地的过程中,玄宗和李亨分为两道,玄宗向南奔赴四川,李亨向北收拾残兵败将。不久,李亨就在灵武宣布即位,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尊玄宗为太上皇。事已至此,玄宗也就没再说什么了。肃宗之后,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顺宗李诵,这几位皇帝在位期间均未有什么大作为。但几位皇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即位之初,大都有中兴唐朝的志向,可往往都是志大才疏,即便身边人才济济,可仍旧无济于事,不免让人扼腕叹息。之所以提到他们,是因为有这样一个人。 在历史上,总有这么一些时候,也总有这么一两个人,的确是当得起“一身系天下安危”的,李泌就是这样的人。李泌七岁能文,幼时即粗通黄老,列庄学说,有神童的美誉。可是安史之乱后,唐朝分崩离析。李泌并不那么出名的原因我觉得有两点,一是生不逢时,二是未遇伯乐。我敢保证,即便是生在乱世,李泌哪怕是碰到有李世民一半才能的君王,怕是在名声上比之姚崇宋璟不会弱得半分。首先,平定安史之乱他是头功。其次,联合回讫,克服两京。如果你们确实想知道他的心胸与才能,我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叫《血腥的唐朝》是王觉仁先生写的,很不错的一本书。贴近史实、语言也比较有趣。 |
接下来的是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的第一次中兴——史称元和中兴。顺宗之后,宪宗李纯即位,并大赦天下,改元元和。朝会第一天,宪宗面带着微笑坐在朝堂之上,扫视着文武百官。他的眼睛里涌动着和代宗德宗初即位时相同的那种激情与力量。但不同的是代宗与德宗虽有中兴之志,却屡屡碰壁,以至于后来终生郁郁不得志,宪宗则成功了。新皇即位,再怎么也得做一两件显示自己能力的事,宪宗即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削藩。安史大乱之后,藩镇割据,淮西与河北诸镇最为猖獗。所谓中兴,你首先得把自己本来拥有的东西给收回来。元和九年,彰义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匿丧不报,自立为留后。元和十年,李纯决定对淮西用兵,震动河北诸镇。元和十二年,淮西久攻不下,于是朝廷任命裴度为宰相兼彰义节度使,与李愬一起大举进攻吴元济。同年九月,吴元济宣布投降,持续三年的淮西叛乱终于落下帷幕。淮西平定,那么娇纵跋扈,常年割据的河北诸镇还能逍遥多久呢?刘禹锡见证了这个时刻,于是才写下“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这样的诗句。 当你在黑暗中偶见一丝光明,哪怕这光明是短暂且微弱的。当它逝去后,你仍可对下一次光明的重新出现而满怀期待,而不至于泯灭了生机。那就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盛唐余辉吧。 宪宗晚年像他的很多父辈一样痴迷于长生不老药,尤其是中兴唐朝之后,他大肆求药并服用,这也为之后宦官谋杀他提供了很好的借口。元和十五年正月二十七夜晚,病重的李纯正躺在寝宫之中。忽然夜色中闪过一道黑影,李纯放大的瞳孔逐渐涣散。天子驾崩,几天后,穆宗李桓在宦官的簇拥下顺利登基。前有父亲李纯为自己打下大好江山,李桓并未想着子承父业,继续振兴唐朝,而是花钱如流水,整天纵情于声色犬马之中。不久,河北诸镇将再次竖起反旗,宪宗君臣的十年基业又将毁于一旦。 李桓作为宪宗第三子,本来就没有被立为储君的资格,奈何他有一个厉害的母亲郭氏,以及他本身有被宦官当做棋子的潜质。李纯死后,朝廷对外宣称宪宗服用丹药致死,但据史料记载“庚子,宪宗暴毙于中和殿。时人皆言常内侍陈弘志弑逆。”(《资治通鉴》卷二四一)一代中兴之主,竟以如此方式离去,实在让人叹惋。陈弘志弑君,李桓就算没有参与,但至少是默认的,也算是参与其中了。敬宗、文宗、武宗三位皇帝都是宪宗李纯的儿子,自己的三个儿子都当过皇帝,这在历史上也是很罕见了。 有人说,海子写诗歌,根本不像是摸索,更像是神启。有的人穷极一生都无法迈入那精神世界的门槛,而有的人却仿佛世间游历一番,本就属于那里。 敬宗之后,文宗李昂即位,他在位14年。李昂恭俭儒雅,博通群籍。他即位后,励精图治,革除奢靡之风,减省冗员,力图复兴。但与海子相反,文宗没有经过成为优秀皇帝的神启,所以即便他勤勤勉勉、宵衣旰食,但自身缺乏治国的才干,最终还是未能振兴唐朝。但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是很为文宗感到惋惜的。外有藩镇割据,群敌环伺,内有宦官掣肘,作为他本身其实是很难受的。为什么惋惜呢?对于宦官专政,文宗看在眼里,于是才有了后来的甘露之变。 太和后期,文宗其实已经算得上是羽翼丰满。他也采取了手下的建议除掉了当时的宦官之首王守澄。李昂和手下原定趁宦官们为王守澄下葬之时,将他们斩尽杀绝。而另一个大臣为了抢功,不按原计划行事,导致事情败露,甘露之变因此宣告失败。事变之后,李昂被宦官软禁直到病死。就是这样无奈,眼见要成功了,却功亏一篑。事变之后,宦官挟持李昂,并派遣神策军斩杀叛贼,他们见人就杀,死者不下千数,经过这次大屠杀,整个朝廷几乎为之一空。这次屠杀的规模在历史上或许算不上很大,但其损伤的基本都是朝廷要员,能存活的无外乎宦官之类,朝廷也因此陷入更严重的宦官之乱。文宗也因为甘露事变失败所造成的后果被世人诟病许久。 黑暗到来之后,光明就不会遥远。黎明就在眼前。 正月十四日,二十八岁的李炎即位,是为唐武宗。同样是被宦官拥立的皇帝,但与文宗不同,史称武宗“沉毅有断,喜怒不形于色。”我们似乎就有理由相信他能够为唐朝的人民再次带来光明。文宗在位时,除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牛李党争,李党之首为李德裕,牛党之首为牛僧孺、李宗闵。牛党曾在文宗时期胜出,李德裕因此被贬出朝廷,但他本身其实是个非常有才能的人,所以武宗上位后又将他召回朝廷,在他的帮助下武宗也是完成了会昌中兴,这是安史之乱后唐朝的第二次中兴。其实我刚开始读到李德裕这个人时对他很反感,因为在国家危难之时他并不全力平叛,而是谋划着铲除异己,巩固自己的势力。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坏人,不同的时间,为不同的人做事,都有可能成为别人眼中不同的你。后面仔细了解他的时候我才知道他对会昌中兴以及大中之治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武宗在位时,不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外交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从而造就了会昌中兴。但我认为会昌中兴的意义并不在它本身的中兴,更多的是为后来的大中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会昌六年三月二十一日,武宗驾崩,李忱登基称帝,时年三十七岁,是为唐宣宗。宣宗之所以能够以武宗皇太叔的身份登基,并不是因为他本身能力出众,而是背后有一只手将他强推上去的,谁的手?答案自然是宦官。在会昌中兴与大中之治以及整个晚唐期间,即便藩镇能够被联合,突厥能够被镇压,宦官问题也从未真正得到解决。那么为什么宦官会看上李忱呢?武宗为人豪放,而宣宗早年极为内敛,类似于装傻类型,所以武宗和很多皇亲国戚都很看不起他,不说武宗在一次朝廷宴会上调侃李忱为“光叔”,甚至还命手下去杀掉宣宗,但宦官冒着被杀头的风险救下了他,不为其他,只为宣宗的傻。那么宣宗又会给世人带来怎样的惊喜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