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郭刚堂把孩子养父母当亲戚看在这个问题上为何他没得选[复制链接]

楼主:面对未来LV.6 时间:2021-7-14 16:14点击:12876 回复:0
“人间最精彩的戏剧就是生活本身,其次才是提示人们生活本身是戏剧的戏剧,再其次才是把生活变成戏剧的戏剧”,这是刘再复在《天涯悟语》中就“生命景观”而言的注解,可用来描摹“郭刚堂寻子”却可谓再恰当不过。

要知道,“郭刚堂寻子的故事”远比参照其遭遇拍出的电影《失孤》更为残酷,电影再怎么曲折深刻,也只能以故事线进行维艰的落实,而对于那些被掩藏在日夜兼程里的苦涩,大概只有郭刚堂自己最清楚。

然而让人出乎意料的是,郭刚堂寻子成功后,在被问到未来如何与儿子的养父母相处时,郭刚堂却表示:“就当是一门亲戚去走动,如果孩子愿意孝顺养父母,郭家会坦诚接受,发自肺腑地尊重孩子的决定”。

对于这样戏剧性的结局,很多人表示不理解,认为“养父母”虽然不比“人贩子”可恶,但是对于拐卖来讲,终究还是会汇入“没有收买,就没有拐卖”的追问之中。循此而言,郭刚堂就算不当面怒斥,也没必要去认这门亲戚,可事情真的就如此简单吗?

平心而论,孩子两岁半时被拐走,一拐就是24年,到此为止,就算郭刚堂和孩子都清楚真实的亲缘关系是什么,但是对于孩子来讲,可能终究无法从养父母的家庭关系中解脱出来,这和理智与否没什么关系,因为个人的成长本就依赖环境之于时间的累积,所以真实关系找到固然可喜,但是真实的家庭关系终究是不能回避的现实。

从这个意义上看待郭刚堂对孩子养父母的态度,只能说24年的寻子路并没有让郭刚堂陷入仇恨之中,也没有让郭刚堂陷入不可治愈的执念之中。说到底,“一切为孩子”的朴素爱依然是存在的,所以才会作出这般皆大欢喜的选择。

有必要强调的是,郭刚堂之所以会作出这般选择,可能最大的考量在于孩子已经将近27岁,这种时候,如果他只为宣泄仇恨,而不考虑孩子的感受,那么“寻子成功”非但不是在治愈分离,反而是再次加重情感撕裂。

在这个问题上,对照申军良(“申聪被拐案”父亲)之于孩子养父母的态度,就能明显的看出来。申军良在“寻子成功”后,提到如何面对孩子养父母时,只是说答应孩子不追究养父母的责任,并没有强调作为亲戚常走动。之所以会出现如此不同的结局,并不在于申军良和郭刚堂有什么修养上差异。

而最大的不同是,“申聪”还比较小,就算打断与养父母的关系,也不会太影响他的成长,而对于“郭新振”而言已经将近27岁,要是不考虑孩子和养父母的情感勾连,很容易造成后续的诸多不便。在这方面,表面上看起来是郭刚堂在放下仇恨,而更多的存在其实是没得选。

如果说“郭刚堂们”的命运是悲凄的,那么那些收买孩子的“养父母们”在被戳破真相后,就属于“竹篮打水一场空”,甚至就算在法理上会因亲生父母的谅解免受惩罚,但是回到道德的审视里,终归会被长久反噬,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养父母们”的心绪也是极其复杂的,要论亲缘感情,他(她)们确实不够格,但是要论感情的培养,他(她)们和被拐孩子的情愫也是真实的。从这个层面上考量“打拐的无奈”,大概最无法直面的就是人性中溢出的情感勾连。

只可惜,不道德就是不道德,这从收买被拐孩子开始就注定难以回避。不得不承认,最受害的还是孩子和亲生父母,而养父母被中断的情感,只能说是咎由自取。就如很多人所强调的,郭刚堂寻子影响这么大,难道孩子的养父母及亲属就不知道吗?为何不主动交出孩子呢?

在这个问题上,还是那句话:“养父母所谓的爱孩子,基本还是自私的爱,跟所谓为孩子着想没关系”。如此来看,真正爱“郭新振”的还是亲生父母,而养父母即便爱,也是养育之爱,本质上还是自私自利的,这方面就算再怎么辩解,也是无法掩藏的。

所以对于收买被拐孩子的“养父母们”,可能从决定收买孩子起,就注定他(她)们不太可能会良心发现。因为对于收买被拐孩子的“养父母们”,在看待生命本身时,多半是工具性的,也就是孩子能不能传宗接代,孩子能不能养老送终,孩子能不能增添家庭欢乐,至于孩子被毁掉的人生秩序,他(她)们多半不会在意。

所以对于收买被拐孩子的“养父母们”来讲,无论孩子及亲生父母如何谅解,作为法理的考量还是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为好,要不然总是以皆大欢喜作为剧终考量,就意味着“收买”和“拐卖”依然会有市场。毕竟要想彻底“打拐”,不下狠手很难全面起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Ctrl+Enter可以快速提交回复)

使用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发言注意:请遵守推虎社区言论规则,善意回帖,理性发言,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信息发布,不代表推虎社区的观点和立场,推虎社区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