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模式
|
印度总统府日前在向G20峰会与会国代表发出晚宴邀请函上,写的是“巴拉特(Bharat)总统”,而不是通常的“印度(India)总统”。(据环球报道) 这引发了印度将修改国名的猜测。而据央视财经报道,印度政府可能会在9月18日至22日举行的议会特别会议上,正式提出将印度的英文名称由印度更改为巴拉特,并在会议上进行审议。 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研究员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自印度总理莫迪执政以来,一直在推动各种形式的改名,“去殖民化”,在政策有其连贯性,但此次在决策和操作程序上都颇让人意外,体现了他和印度人民党较深的民族主义和本土主义的情怀。 “巴拉特”之争 印度和巴拉特都是印度宪法中规定国家的正式名称。在现行的印度宪法英文版第一章第一条写道:“印度,亦即巴拉特,是一个联邦”,而在印地文版宪法则写道:“巴拉特,亦即印度,是一个联邦。” 印度(India)一词在英语中语源自印度河,并英语化形成的。在印地语和印度本土语言中,并没有India一词,而是使用来源于梵语的巴拉特来指代,这可追溯到古印度文献和史诗《摩诃婆罗多》。鉴于英语在印度也具有官方语言的地位,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印度和巴拉特意义相同,可以交替使用。 不过,随着代表印度人民党的莫迪在2014年担任印度总理后,他越来越加大巴拉特的使用频率。印度人民党和莫迪都主张印度一词,是英国殖民时期强加给印度的,与印度本来的传统毫无关联,所以印度人民党(Bharatiya Janata Party)中的印度一词,也使用巴拉特作为词根。 除了在请帖上印上巴拉特,印度总统穆尔穆和莫迪近来在讲话中也加大了巴拉特一词的使用。对于这样的变化,执政党当然表示支持,认为可以进一步推动反殖民进程,而反对党则认为这是政治操作。 西孟加拉邦首席部长、草根国大党领导人班纳吉(Mamata Banerjee)质疑道:“巴拉特这词我们一直在用,但印度这个名字全世界都知道,是突然发生了什么吗?以至于政府不得不更改国名。” 印度在野国会议员查达(Raghav Chadha)也表示,印度人民党不应私自废除“印度”的国名,因为印度不属于任何单一政党,而是属于全体印度人,不容随意更改。 林民旺也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印度想让外界接受巴拉特这一名称,应该先在内部启动改名程序,才可能会被外界所接受。 改名历程 在莫迪执政后,在演讲中不断强调印度需要摒弃“殖民思维”,在实体和理念上加速清除“殖民”痕迹,他制度上他推动对印度独立之前的法律进行修订,在名称和建筑上他也频频出手。 2022年9月,新德里将通往地标建筑印度门的道路改名为“责任大道”,这条道路原名“国王大道”,是为了纪念英国国王乔治五世而命名。印度还在“责任大道”上竖起民族独立运动领导人的雕像,取代乔治五世的雕像。 同样在2022年9月,印度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下水,莫迪在揭幕仪式上再提去殖民化。印度海军也在仪式上展示了新的军旗,新军旗彻底放弃了英国海军色彩浓厚的圣乔治十字设计。 但对于将改名运动延伸到国名,就没有那么顺利了。反对意见表示,全世界已经熟知印度这一名字,没有必要放弃这一具有影响力的名称,并质疑政府突然改名的动机。实际上,在2020年印度最高法院就驳回了更改印度国名的申请。印度最高法院法官鲍勃得(Sharad Arvind Bobde)表示,印度宪法已写明,印度就是巴拉特。 还有反对者认为,印度政府此举是政治操作,针对的正是反对党两个月前成立的“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Indian National Developmental Inclusive Alliance,缩写为INDIA)。这一联盟将在明年的全国选举中挑战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 林民旺也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次改名也或有选举的考虑,通过改名再起打起民族主义和本土主义的牌,这是印度人民党在过往选举中就很擅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