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2000名学生跪拜父母,这样的感恩教育有什么用?[复制链接]

楼主:幸福人生LV.6 时间:2018-11-25 13:09点击:771 回复:0
11月19日,河南沁阳第一中学高三年级举办“感恩教育”的活动,2000多名学生对父母做出跪拜礼。有网友质疑感恩方式,遭学校官号回怼:思维是不是有毛病?11月23日下午,校方声明称,选择“叩拜礼”一是创新,二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对质疑者的回复,校方表示在语气上确实不够委婉、客气。(北京青年报)

上面的讲师、“教育专家”在歇斯底里的煽情、吼叫,下面学生、家长抱头哭成一片,这样的场景是不是非常熟悉?其实这并非沁阳一中独有,近年来在各地学校都曾上演过。这些“教育专家”一般都如婚礼主持人一样,激情四射,运用语言煽情的方式,达到所谓的教育效果。其效果是通过语言的煽情而实现的,不是通过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实现的,因此,这种感受都是即时的,转瞬即逝。

所谓的“感恩教育”主题基本上千篇一律,一方面他们要打着感恩父母养育情的旗号,鼓吹三字经、弟子规等古文里的愚忠愚孝糟粕,号召学生要孝敬父母、听爸妈的话。另一方面,在行动上还搞起现场为父母洗脚、捶背、跪拜等噱头,总之要把学生和家长弄哭,才达到了他们所谓“感恩教育”的目的。当然,弄哭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则是借助煽情效果,兜售感恩学习书籍、影视素材、课程卡等,将“恩情”化为金钱,装进讲师、专家的口袋里。

感恩之情需要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之上。如果一方为施予恩惠的人,另一方为受惠者,而当感恩开始追求回报后,就让双方产生了利益交换关系。这样刻意制造一个隆重盛大的场景开展感恩教育,或会让孩子被迫产生亏欠感,在这种愧疚和压力之下产生的感恩表达并不一定是发自内心。

同时,这种形式化的“感恩教育”,很容易产生两个负面效应。一方面,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父母的负担,从而引发孩子的负疚感,要求孩子无条件地顺从父母甚至“愚孝”,最终让孩子失去了自我和个性。另一方面,“念亲恩”是一种崇高的感情,理应把对父母恩情的回报化解为“正能量”,为普天下的父母和社会进步而奋斗。狭隘地解读或强调感恩,会让孩子渐渐产生良好的“私德”,却丢失了应有的“公德心”,使“陌生人关系”这把衡量社会和谐程度的尺子一再缩短。

教育是人格心灵的塑造。在现代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语境下,更是将培养有独立人格、有理性、有责任、有担当的现代公民作为首要任务。这种演讲活动,让孩子们“集体痛哭”,是塑造独立人格的教育吗?让孩子有独立的成长空间,有自我管理和自我规划能力,这才是学校或者家长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寄希望于运动式、表演式的演讲。这也许才是教育本身的真谛。

感恩不应该过于夸张,应该显得朴实、真诚;不应该沦为一时的表演,而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自然流露,应该持久而纯粹。许多时候,感恩不必拿到公开场合,也不必唯恐别人不知道似的。再说,“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只要孝顺何必下跪?如果不孝,跪有何用?父母与孩子本是平等主体,尊敬父母,孝敬父母,并不需要一定下跪。没有人格上的平等,过度渲染下跪,只会导致孩子缺乏骨气,染上俗气。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不把“催眠”“灌输”“洗脑”等方式看作教育,尽管有时候它显得颇为有效。换言之,这种煽情的演讲并非真正的感恩教育,而是一种“道德绑架”。

如果说这些江湖“导师”出入于商业公司,给成年人搞培训还算“愿者上钩”的话,将他们请进校园给孩子来这一套则断然不妥。孩子分辨力差、情绪易受操控,岂能将他们随便交给来路不明的人?中小学校园本该是一片净土,应该有严格的准入限制。有一项常识,商业活动不能随便进校园。而这种传销式感恩教育,虽然打着教育的旗号,其背后通常有商业利益,对孩子的精神危害更甚于一般的商业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Ctrl+Enter可以快速提交回复)

使用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发言注意:请遵守推虎社区言论规则,善意回帖,理性发言,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信息发布,不代表推虎社区的观点和立场,推虎社区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