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山东大学留学生“学伴”项目,为什么惹争议?[复制链接]

楼主:可爱的天使LV.6 时间:2019-7-13 19:45点击:440 回复:0
近日,山东大学中外学生“学伴”( Buddy)项目引发争议。有质疑声称,2018年的山东大学“学伴”项目升级为一个留学生配三个校内学生,且校内参与学生以女生为主。校方表示,“学伴”项目施行后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一对一”、“一对三”系网友恶意曲解。

事实上,在国内一些高校,留学生因享有“优厚待遇”而引发争议,已非新鲜事。去年5月,就有网友爆料称,辽宁科技大学图书馆设立教师、留学生专用阅览室,普通学生不准入内。因此被网友斥为“辱华”“歧视”。虽然事后学校称该阅览室并非专设,全校师生均能使用,但仍有学生向媒体反映,之前在进入时有“被赶”或“请出来”的经历。

还有去年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被曝强迫大二学生搬到条件较差的旧宿舍,把好宿舍留给留学生住。而正是这些被曝出的风波,让“厚待留学生”一次次成为引爆网民情绪的话题。

一些人认为,中国重点高校的留学生比例不到4%,而欧美发达国家的高校普遍为10%-20%,中国高校“国际化水平”太低,需要奋起直追,把留学生数量和“高校国际化水平”直接挂钩。正因如此,教育部门或许将留学生的数量增长作为政绩。甚至还有人认为“吸引全球优秀人才来做科研,就业,即使留不住这些人才,将来他们学成归国,到了母国成为所在国的栋梁,也能够对两国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是外交层面上看不到的财富”。

正因如此,给外国留学生一些优惠或特权成了理所当然。很多地方留学生享受的超国民待遇远不止奖学金,还有以下各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显性特权:住宿:外国留学生公寓都是宾馆的水平,多为单人间,最差不过两人间,拥有独立卫浴。有的还有专门的厨房和全套家用电器,俨然商务套房。各个大学对留学生公寓的服务和管理,都比中国学生要更为细致。更有甚者,某大学还规定:“公费留学生每人每月可免费使用160度电、3吨水,超过部分将按照市价收费。自费留学生用电须按使用量购买,用水每人每月可免费使用3吨,超过部分将按照市价收费。”

但是,教育经费绝大部分都是地方财政(地税)负担的。一些大学不仅大比例地对外来留学生全免学费,而且每年的生活费更高达10万元以上。相比之下,国内一些顶尖高校发放的博士生津贴仅为每月2,300元,勉强够在一线城市的生活费。这种“厚此薄彼”的做法难免招致非议。留学生享受“特权”背后存在的问题,已经招致中国高校师生的普遍反感。

反观其他国家高校的奖助学金政策,一般不会特意偏向国际学生,尤其是公立大学。很多国家的州立大学资金主要来源于当地居民的税收,州立大学很大程度上要先满足本州居民的学生,所以奖助学金政策会偏向本地学生。而私立大学大多取决于学生在某一领域表现是否优秀,并不会特意偏向国际学生。

在这方面,美国其实是做得最成功的。尽管美国高校也会出于盈利的目的招收外国留学生,但是主要限于本科以下的阶段。对于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录取,美国高校普遍建立非常严格的正向选择机制,对申请者先前的学业成绩和科研成果都有很高的要求。20多年来,美国高校能够持续吸引中国一流大学的优秀学生前往美国深造,这种现象已经说明正向选择机制行之有效。美国高校对博士生的管理高度正规化,不可能让外国留学生享受什么特权,在学业的要求上一视同仁。

片面地将外国留学生的数量当作政绩,更是一种无视社会公平的危险价值取向。中国的高等教育资源还谈不上充裕,大多数年轻人并没有机会就读一流高校。以“亚洲最大高考工厂”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为例,应届一本达线率为52.06%,本科达线率为90.09%。而我国非重点高中的高考整体成绩远低于毛坦厂中学的水平。消耗大量的国家资源让“高衙内”们在中国高校镀金,就意味着剥夺了许多中国年轻人的上升空间乃至改变命运的机会。用这种手段来实现所谓的“提高国际化水平”,难道良心不会痛吗?

事实上对于留学生在学业上的要求,应当与中国学生一视同仁,这样才能产生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而提高入学门槛,引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保证留学生教育良性发展,才能让这些钱不会打水漂。有些不合理的留学生特权,是时候终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Ctrl+Enter可以快速提交回复)

使用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发言注意:请遵守推虎社区言论规则,善意回帖,理性发言,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信息发布,不代表推虎社区的观点和立场,推虎社区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