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生二胎的压力到底有多大?[复制链接]

楼主:明天的浪LV.4 时间:2019-7-26 14:50点击:522 回复:0
专家强调“22-28岁是最佳生育时间”引热议,专业建议遭遇现实难题。孩子越生越晚,有个体选择,更有无可奈何:忙学业、干事业、难置业……生娃当然是件大事,但如何从催生变成优生?关键是要降低生育成本,并且避免过多成本由女性承担。减少“生不起”的叹息,政策必须落实落细。

为什么很多年轻夫妇连头胎都不敢生?不得不说,当下的实际育子成本大体触及了普通独子家庭承受力的底线。中国父母都望子成龙,孩子的教育投入在家庭经济中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结果是各种昂贵的育子项目纷纷出台,孩子上学有偿择校成为普遍现象。这耗尽了很多年轻家庭的财力。

最大的困难是经济压力,“成本高,养不起”。以广州市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为例,养育一个孩子,出生前需花费2-3.5万;孩子0-3岁阶段需花费9-27万;幼儿阶段需花费10-20万;小学阶段,如果就读公办小学,加上辅导班、兴趣班的费用至少要9万元,如果读民办小学,将约有20万开支;中学阶段需花费8-45万;大学阶段需花费约15万,如果供孩子出国留学则需花费80万甚至更多。一共68-230万左右的开支还未考虑通货膨胀和学区房购买。

在晚婚的大背景下,在照顾孩子的人手上就有很大的缺口。更何况这是一个高房价和高物价的年代。系统照顾孩子找保姆和月嫂需要经济成本甚至还存在风险,而养育一个孩子还需要教育开支,子女成年后的嫁娶成本也都需要父母的投入。要给儿子买一套房就足够花光普通工薪父母的钱了,而为了女儿也父母希望为之备好足够体面的嫁妆。

那年的《裸婚时代》之所以能够引起了不少年轻人的共鸣,岂是一句“贫贱夫妻百事哀”可以简单解释的。养个孩子从怀孕,生孩子,到养孩子,原挺滋润的小情侣却不得不面对各种难以承受的财政负担也是如今的不得已。

比如现在从入幼儿园挤破头开始,到幼升小,小升初,再到初中考高中,最后到高中考大学,每一次都是家长们实力的正面对决。看看你们身边的那些年轻人,有的房贷每月要还五六千,有的甚至要还一万多。有的连自己的房子在哪、老婆是谁都还是个问号,你让他生?一胎他还下不了决心呢!

现在的80后还应该还有印像,他们小时候不仅物价低,且当时养育孩子也有许多便利之处。比如说当时的县城、乡镇还是一个熟人社会,孩子可以把相当大的范围当做活动空间,弥补了家庭住宅面积的不足;又比如当时汽车比较少,孩子一般会自己步行上下学,不用接送;周末会结伴去附近的空地玩耍,不用刻意创造娱乐空间。大孩子自觉带小孩子,也不用请保姆。孩子上学不用拼谁的衣服好,谁的手机好,谁的父母更有钱,更不用择校。

在男耕女织的农业时代,承担体力活的男人是家庭收入的主力,生育成本很低,生育率就很高,一个家庭生四五个孩子很常见,在养育模式上势必是重数量、轻质量,导致生育成本也不高。但在工业与城市的时代,生育成本的第一块剧增,一个家庭生一个孩子都是重大决策,在养育模式上势必改为重质量,导致生育成本的第二块也上升。如此情势之下,很多年轻人一个都不愿生也就不足为怪了。  

好多人老以为农村生孩子多,去看看现在的农村除了少数老人外,大部分人不都是进城打工了吗?自从农民进城打工,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农村生育率下降非常之快!一个农村女孩,15岁进城打工,到了25岁,她也不会生孩子。她连婚都没结,生得了吗?就算结了婚,两口子都在城市打工,居无定所,经济上也紧紧巴巴,会那么轻易地要孩子吗?中国人口流动大潮,大大降低了生育率,这么明显的事实,专家们就是装作看不见。

放眼世界,历史上韩国在1962年开始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随着经济的发展,生育率不断下降。韩国政府于1996年取消控制人口出生政策,随后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然而生育率却不升反降,2005年降低到1.08的极度危险水平。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政府曾提倡“两个就够了”,全国生育率急剧下降,80年代时政策取消,并采取政策鼓励国人多生,然而生育率却依然降到了1.1左右。

呼吁符合政策的家庭多多生育,不客气地说,恐怕只是有关部门的一厢情愿。其实这也好理解,但凡有孩子的人,都对目前养育子女的成本有切身体会。有多少家长,仅仅出于食品安全的需要,千方百计为孩子海淘代购奶粉;有多少家长,受困于老人帮不上忙,又无法放弃工作,因为选保姆、换保姆受尽折磨;又有多少家长,为了让孩子能上一所好的学校,省吃俭用买了套比自己年龄还大的学区房……当然,前提还得是孩子健健康康,一旦摊上孩子生病、生了大病,整个家庭恐怕再无出头之日了。

电影《非诚勿扰》中,葛优在相亲自白中,讲自己“天生胆小,杀人不犯法,我也下不去手”。现在虽已放开二胎政策,许多人也许会套用葛优的台词,“收入有限,多胎不犯法,我也不敢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Ctrl+Enter可以快速提交回复)

使用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发言注意:请遵守推虎社区言论规则,善意回帖,理性发言,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信息发布,不代表推虎社区的观点和立场,推虎社区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