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推虎评论』 打击不要脸,为何必须不怕“撕破脸”[复制链接]

楼主:小太阳LV.6 时间:2019-10-22 08:46点击:4674 回复:0
有媒体报道,10月19日,在吉林长春,一名女子在长春西站售票窗口插队买票,遭到售票员“呵斥”,女子认为售票员故意为难她,双方随即发生争吵。不过,从视频的“即视感”而言,很明显“女子插队”在先,而对于售票员的“怒怼”,在社交媒体上,触发广泛支持。

就事论事,“强行插队行为”在生活中,早已烂大街。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因出门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导致,只能强行忍着,嘴里默念“草泥马”。然而,对于整体的社会秩序来讲,这种令人厌恶的行为,一旦被普遍默许,就会导致“恶性循环”。

过去,人们在面对不守秩序的行为上,总拿“脸面”说事儿。可事实上,如果,一个人在越过秩序的同时,能获得极大的便利,那么很多人所谓的“脸面”似乎就可以随便丢弃。由此,也可以理解,为何售票员怒怼“要点脸,自尊点”,女子会歇斯底里的回应“不要脸,咋地”。

坦白讲,就是因为很多时候,“排队者们”的“默许”,导致“插队者”有种理所当然的“底气”。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插队者”也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妥。但是,在陌生环境下,因不守秩序的行为,只会招来非实质性(言语上的批评)的后果。所以,就导致不守秩序的行为,更容易发生。

这种情况下,对于公共秩序的维护,还是应该回到公共服务机构本身,也就是如车站等公共服务机构应该站出来制止。就拿“售票员霸气怒怼插队女子事件”来讲,虽然处置上,并非绝对合理,但是,这种对不守秩序的打击,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很得民心的。

起码,对于目击整个事件过程的“正常排队者”,是一种莫大的“解气”。并且,就算插队女子很气愤,满嘴不讲道理,可是,回到事件本身,她应该也会得到某种教训。起码,在可预见的公共场所下,会一定程度的收敛自己的行为。而这才是“打击不要脸”,最需要看到的结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实地的看到“撕破脸”本身的威力所在。

“打击不要脸”的过程总是“够酸爽”,但是,因得不到结构性的保障,就容易变成一种义气之言。就拿“售票员霸气怒怼插队女子”,因背靠单位,才会显得够底气。如果,这种事情儿,放在“正常排队者”身上,可能又是另外一种结局。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人们通过社交媒体支持售票员的“怒怼”,并不意味着,会在现场表现出共同的指向。由此,也可以实证一点,同样是“撕破脸”,发生在“正常排队者”身上的概率,会比发生在售票员身上的概率低很多。这种结局,当然不能怪“路人不够胆”,而是,对于公共秩序的维持,“路人”本来就不是主体责任者。

说到底,这其实跟“见义勇为者”的触发差不多。本质上讲,“路人”不具备“勇为”的责任,但是,一旦“勇为”后,就是一种高尚的行为。而对于售票员来讲,虽然不是维护秩序的直接执行者,但是,因他属于公共服务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就自带某种“平台底气”,而这或许才是“怒怼的核心触发力”。

不过,通过“撕破脸”维护秩序,历来难有定论。因为,“撕破脸”本身,就是依靠冲突重塑秩序。这种时候,就是会让个别人陷入“道德困境”(插队者),而让外围的人走上“道德高地”(正常排队者)。而对于,“撕破脸”的主体(售票员),会走向舆论的英雄人设。

这种结局,似乎已经构成某种宏大叙述。但是,对于常态化的改变,似乎还是微乎其微。这一点,从近几年来,公共场所发生的,“霸座”,“抢座”等不守秩序的不文明行为,就可以看得出来。虽然,每发生一次,舆论审判够激烈。但是,不见得,能被深入人心,走向日常。

甚至,除却不守秩序的当事者,能在强烈的舆论中,感到某种畏惧感。对于,外围的人来讲,依旧不会太上心。毕竟,并不是每一次不守秩序,都能被顺利地被推向舆论中心。由此,关乎治理不守秩序的问题,还是要回到程序秩序上来,要不然,一切都是镜花水月,一触即乱。

当然,对于“不要脸”的人,最怕的就是“撕破脸”的打击。因为,只要敢于“撕破脸”,就代表潜在的秩序正义会被激发出来。就拿“插队买票的女子”而言,可能“排队者”已经愤怒,但是普遍的情况是“敢怒不敢言”。因为,对于大多数“正常的排队者”,都不想因为冲突耽误事儿。

毕竟,在没有足够的安全保证下,陌生人之间发生冲突,很可能会引火烧身。由此,也能理解,为何“插队行为”发生的时候,很多人“敢怒不敢言”。这种畏惧之感,并非是因为“插队者”造成的,而是缘于不确定性的结果,让大多数人甘愿当鸵鸟。

所以,当售票员“正气凛然”的怒怼插队女子时,貌似好像是对畏惧感的一次清除。所以,对于“售票员霸气怒怼插队女子”的记录,就变得顺其自然。因为,从视频的拍摄视角来看,很明显就是排队者视角。由此,也更加确信,人们早已对不守秩序的行为厌恶,只不过不好直接介入而已。

于此,在维护公共秩序上,最好的方式,是要进入程序秩序化,而非道德秩序话。对于“售票员霸气怒怼插队女子”的方式来讲,可能对于个案来讲,效果很好。但是,要想根本性的改变不守秩序的问题,仅靠道德意义上的“撕破脸”,可能效率并不高。

因为,并不是所有售票员都会理会这种不守秩序的行为。一般来讲,售票员在窗口里面,他(她)们的责任就是“发票效率”,至于大厅内的秩序,是不好去管理的,也没有精力去管理。甚至,普遍的排队秩序,也都是买票者自发形成的长龙。

所以,即便有不守秩序的行为存在,多数时候也都难上台面说理。尤其,对于国内人的普遍认知,总觉得“插队行为”并非致命,所以就显得被边缘化。但是,随着城市化,超级都市的崛起,要想更效率的生活,就意味着秩序必须要有明确的规定(无论是“守秩序”,还是“管秩序”,都必须按程序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Ctrl+Enter可以快速提交回复)

使用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发言注意:请遵守推虎社区言论规则,善意回帖,理性发言,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信息发布,不代表推虎社区的观点和立场,推虎社区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