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评论随笔』 宋朝的国防实力为何那么弱[复制链接]

楼主:六月雪LV.6 时间:2021-12-17 21:19点击:355 回复:0
宋朝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王朝,目前史学界对于其是否为大一统王朝,尚且还有很大的争议。不容置疑的是,宋朝时期的文化、经济等方面是空前繁荣的,可一个王朝想要变得强大,仅靠繁荣的经济文化肯定是不够的,宋朝却偏偏忽略了最重要的军事实力。纵观宋朝的历史,其内部基本上从未发生过武将叛乱的现象,解决了唐末至五代时期藩镇割据的问题,但同时也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自己黄袍加身另立朝代,由此建立宋。而后,赵匡胤吸取前朝教训,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提倡文人政治,开创了中国的文治盛世。然而,以武起家的宋朝,后来却开始忌惮武治的威胁,所以开始“重文轻武”,使得国家的军事力量不断被削弱。统治者只考虑到内部的统治危机,却忽略了外部势力的威胁,其国防实力十分虚弱,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01宋朝军队缺乏战斗力

宋朝建国伊始,其统治范围只占有黄河、淮河流域一带,北宋在北面有着北汉和契丹的威胁;西面还有后蜀;南面有南唐、吴越、南汉等国家存在。其周边的每一个国家都有独立的势力,而且他们还在虎视眈眈窥视着宋朝。尤其是北边的辽国,他们才是宋朝最大的敌人,辽国先于宋朝立国50多年,那时候还燕云十六州也被石敬瑭割让给辽人了,内蒙的大部分地区、辽宁乃至山西、河北的一部分疆土,全都在辽人的手中。北部的藩篱尽撤,而宋朝又建都在开封,那里地势平坦,豁露在黄河边。太行山以东也是一马平川,辽国若是派出骑兵,不出三天功夫便可饮马黄河边,只要渡过黄河,便直抵开封府。

宋朝立国时也算是无险可守,换句话来说,北宋刚开国,其国防就是岌岌可危的。存在威胁并不可怕,只要自身实力强大,敌军饮马黄河边又有何惧呢?只可惜宋朝并没有很强大的军事实力,反而很多史学家认为宋朝的兵制可能是历史上最差的了,这句话也并非是空口白话,我们从宋朝的四种国防武装力量便可以看出。其一,宋朝禁军。禁军是由朝廷直接掌管的正规军,其兵员也是从全国范围内招募,没有服役的期限,宋朝前期的禁军质量还是很高的,可后来却开始不断下降。

然后是地方上的厢兵,这一类兵员不需要上阵打仗,只在地方当杂差,也被称为力役,他们都是有兵之名,无兵之实。还有就是藩兵,主要是边境地区的守兵,大多数是由少数民族的壮丁编组而成,担任边防的戍守任务。最后就是乡兵,也被称为民兵,是由各地民众为保卫乡土自发组建而成的,也有的是奉官府命令组建,根本形不成战斗力。宋朝的这些军队中有很多老弱病残,军队根本不能上阵打仗,后来还将这些人当成罪犯一样当劳役使用。比如《水浒传》中的配军,这些人的脸上都会被刺上花字。

宋太祖赵匡胤当初为防止藩镇割据,直接取消了地方军队,还规定禁军实行分番戍守制度,避免黄袍加身的事情再度发生。一般来说,禁军要么在朝廷中央待命,要么就是在边疆驻防。不仅如此,朝廷还将军官与军队分开,武将经常调防,直接导致“兵不习将,将不习兵”的现象。军队的战斗力实在是弱,再加上军事将领的频繁调换,更加降低了宋朝军队的武力值。

02统治者忽略文武兼重的重要性

在唐末五代时期,国家饱受军人之祸,所以宋太祖在开国之初便确立“尚文轻武”的治国方针。赵匡胤虽然是武将出身,但他非常喜欢读书,并且也非常尊重有学识的人。因此,宋朝建立后,赵匡胤非常重用读书人。据传,宋太祖在临终之际立下遗嘱告诉后代,绝对不能杀一个读书人。他的子孙也恪守家训“尊文臣、士大夫而轻武”,直到南宋时期,赵家的皇帝还是守着不杀士大夫的遗训。宋朝时期的文化能够空前繁荣,离不开统治者对文人的支持。若文人能够在宋朝有一点功绩,统治者便大加赏赐,而武将根本没有这样的待遇。

比如名将狄青,他曾以卓越的战功而成为宋仁宗时期的最高军事长官枢密使,可他是行伍出身,仍然受到文臣们的嘲讽和排挤。即便是狄青身居要职,他仍然是没有什么实权的,甚至与他平级的文官都可以欺压他。如当时与狄青平级的枢密使韩琦,此人是进士出身出任武官,他根本看不起当时的军人,即便是两人都是平级,但实权方面狄青是远不如韩琦的。重文轻武的治国方针,的确能够有效避免武将造反的事情发生,可助长了文官的嚣张气焰,文官的贪腐误国有时候远超过武将造反的危害。

03宋人的价值观发生巨大变化

苏辙曾说:“今世之取人,诵文书、习程课,未有不可为吏者也。其求之不难,而得之其乐,是以群起而趋之,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宋太祖赵匡胤奉行“文以靖国”的理念,实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国策,从宋朝开国起,只有进士出身才能够被视为正途,行伍出身的官员基本上都要受到打压,所以天下百姓都想从文。一般的老百姓虽然经常要为国家提供兵源,但他们仍然坚持“好男儿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想法,从文的人开始剧增。宋太祖赵匡胤的举措虽然扭转了唐末以来武夫专权的局面,使得国家的经济文化空前昌盛,但武力值却开始急剧下降。

在澶渊之盟后,宋朝的边疆迎来了片刻的安宁,使得统治者不仅在经济繁荣中安于现状,并且开始迷信以金钱换和平的万能魅力,认为只要国家富裕,便能化解战争带来的威胁。宋神宗时期,西夏多次侵扰宋朝,朝廷甚至没有任何想开战的意思,反而通过赐岁币的形式来缓解矛盾。国家遭到如此威胁,统治者已经变得麻木不仁,没有一丝想反抗的意思。受到文治理念的影响,大部分宋人的价值取向开始发生巨大变化,白面书生甚至开始成为中国男性的一种典型形象。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宋太祖所定的国策并没有什么问题,只不过他推行的“守内虚外”的国策,使得强大的宋王朝开始注重文儒之风,从而导致国内的兵弱,朝廷的懦弱。重文轻武的确能够避免藩镇割据,却也为宋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Ctrl+Enter可以快速提交回复)

使用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发言注意:请遵守推虎社区言论规则,善意回帖,理性发言,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信息发布,不代表推虎社区的观点和立场,推虎社区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