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评论随笔』 姜维本是魏国人为何蜀国灭亡后他仍图谋恢复蜀汉[复制链接]

楼主:明天的浪LV.4 时间:2022-12-17 10:33点击:236 回复:0
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不仅诸葛亮为了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于他的继承人姜维,同样做到了倾其所有。姜维本来是魏国人,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所以不得已投降蜀汉。等到诸葛亮去世后,姜维逐渐掌握了蜀汉的兵权,并继承诸葛亮的遗志,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

到了公元264年,在蜀汉灭亡后,姜维依然在试图恢复蜀国,不过结果是自己被魏军击杀。换而言之,姜维当时顺势归降曹魏,不仅没有性命之忧,还会受到司马昭的厚待。当然,因为以下几点原因,姜维甘愿为蜀汉死而后已。

一、

就第一点来说,则是姜维内心对曹魏缺乏认同度。根据《三国志》的中记载,姜维出生于公元202年,当时还处于东汉末年。虽然汉献帝刘协已经被曹操挟持,但是,曹操必须以汉献帝的名义发号施令,这对于普通人来说,自然将自己视为汉朝人。

况且,姜维的父亲姜囧曾担任东汉朝廷的天水郡功曹,因为遭遇了叛乱,姜维的父亲不幸阵亡。由此,姜维小的时候,曹魏还没有取代东汉,而父亲的英勇事迹,也促使他对于东汉王朝拥有更高的认同度。

公元228年,诸葛亮率领蜀汉大军北伐曹魏时,当时魏国陇右五郡中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百姓纷纷起事响应。对此,在笔者看来,这说明在姜维的身边,有不少人都对汉朝存在一定的感情,不然也不会诸葛亮的大军一到,就纷纷起事响应了。

更为关键的是,在诸葛亮的大军到来时,天水太守马遵获得了这一消息,因为怀疑姜维等人也有异心,于是马遵故意丢下姜维,连夜跟随郭淮逃往上邽。而这,说明姜维很可能在平时就表现出怀念东汉朝廷的行为了。综上,结合姜维所在的时代背景,笔者认为姜维跟诸葛亮一样忠于东汉朝廷,至少是更加认同东汉,而不是曹操、曹丕父子建立的魏国。

二、

就第二点来说,则是姜维感激诸葛亮的知遇之恩。在古代历史上,存在士为知己者死的观点。早在春秋末期,豫让是晋国智氏的家臣,公元前453年,晋国赵氏联合韩氏、魏氏在晋阳打败智氏,智氏宗主智伯瑶被杀,头颅被赵襄子做成酒器使用。豫让为报答智伯瑶知遇之恩,伏桥如厕、吞炭漆身多次行刺赵襄子,最后自刎而死,留下了 “士为知己者死”的千古绝唱。

就诸葛亮来说,之所以为蜀汉尽忠职守,显然是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与此相对应的是,诸葛亮之于姜维,同样有知遇之恩。来到蜀汉后,诸葛亮多次在别人面前夸奖姜维,并不断提升他的官职。

而对于后主刘禅,不仅没有在意姜维的降将身份,而是将放心的兵权交给他,并最终任命他为蜀汉大将军。在三国时期的众多降将中,只有姜维一人获得了大将军一职。由此,蜀汉上下都没有丝毫怀疑姜维的忠心,这无疑是让姜维感激的地方。因此,等到公元264年,虽然后主刘善放弃抵抗,但是,姜维还是选择怂恿钟会起兵造反,想要制造混乱来浑水摸鱼。

三、

最后,就第三点来说,则是姜维多次率军北伐中原,和曹魏将士结下了比较深的仇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姜维历任司马、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卫将军、大将军,朝廷授予符节。《三国志》记载,238年—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正是因为频繁的北伐,促使曹魏将士将怒火逐渐对准了姜维。

特别是在公元255年,曹魏大将军司马师病亡,其弟司马昭控制魏国朝政。蜀汉卫将军姜维得知后,率领车骑将军夏侯霸、征西大将军张翼等数万人讨伐魏国,这就是洮西之战。此战,姜维在洮西大破魏国雍州刺史王经,斩杀魏军数万余人。

基于此,曹魏将士对姜维是比较敌视的。所以,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姜维即便真心归降,也难以在曹魏平安的度过余生。果不其然,钟会之乱爆发时,不仅姜维本人被曹魏将士击杀,他的家人也没能逃过一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Ctrl+Enter可以快速提交回复)

使用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发言注意:请遵守推虎社区言论规则,善意回帖,理性发言,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信息发布,不代表推虎社区的观点和立场,推虎社区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