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双十一”狂欢的冷思考[复制链接]

楼主:面对未来LV.6 时间:2018-11-13 19:56点击:788 回复:0
这是个人造的节日。2009年夏末,淘宝商城还没有成为天猫,“双11”只会让人联想到单身人士的节日“光棍节”。刚成为淘宝商城总经理的张勇对下属说,“11月干点啥,把成交往上拉一拉。”由此,诞生了首个“双11”。

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如今的11月11日,不但是电商平台的大销售,就是很多线下实体店,也是借助“双十一”的东风开展营销活动。

而今年“双十一”的销售数据又创纪录。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全天成交额2135亿元,相比去年1682亿元增长27%。京东提供的数据显示,11月1日-11月11日,累计下单金额达1598亿元,增长26%。苏宁易购全渠道销售同比增长132%。星图数据统计显示,2018双11全网销售额最终锁定3143.2亿元,包裹数13.4亿个,天猫占比67.9%,京东占比17.3%,苏宁易购占比4.7%。

如果说这是“双十一”购物狂欢盛宴,也是恰如其分。要知道,如此庞大的交易额的确是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内在活力,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风险挑战加剧”的背景下。如此喜人的业绩,无疑是一个提振信心的强烈信号,即中国居民的消费能力够强大。

毕竟,国内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内需市场的消费能力才是更具有持续性的动力。事实也如此,上周末央行报告指出,消费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绝对主力军,其中网上消费增速加快,而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0%。

但是,狂欢过后,我们也得冷静下来,要知道,这电商平台的销售盛宴并非正常的市场活动。就如京东的数据一样,至少从11月1日开始到11月10日为止,消费者都只是将商品加入购物筐,并没有即时购买,而是统一等到11日的钟声响起。与此同时,因为“双十一”的卖点就是物美价廉,尤其是大幅度的折扣。由此使得,几乎所有的电商平台都是11月11日前后一个月或者三个月的时间里,消费者都是只选择,比较价格,不直接消费,而只是等待11月11日的到来。

也就是说,“双十一”的购物狂欢,其超高的销售额是牺牲了一个月,甚至是两三个月的正常销售份额,才拼凑出来的。难道这也值得骄傲吗?

其实,价格低廉引来的购物狂潮,早已经有活生生的例子。比如说拼多多的兴起,就充分说明了当下国人的购物兴趣,其最主要的导火索就是价格。而走出国门,国人超强的购物能力引起了很多国家地区的刮目相看,一方面是对商品的质量有信任,另一方面就是特色关税影响下的价格有吸引力而已。

显然,只要商家搞任何形式的降价促销活动,其肯定能够引来相当数量的购物人群。只是,降价促销这本就是一把双刃剑。很多时候,走量未必有利润,未必能够达到多赢的效果。据马云说,“双11”阿里巴巴并不赚钱,而很多参加“双11”的商家也说只是赚吆喝混个脸熟,没有多赚钱,而消费者买到手的商品也不会是捡了多大便宜,那么钱都哪里去了呢?如果一个人造购物节,平台、商家、消费者三方都宣称没有赢,那么如何持续下去,就是个严肃的话题了。

再者说了,电商平台的购物狂欢,意味着线下实体店的萧条。对此,早就有网友抨击这电商的兴盛发达极大的冲击了实体商店的经营,使得本来可以支撑很多中产家庭的商店受到了打击。甚至,也有很多大型的购物商场,如今也是人流寥寥,生意萧条。能够在网络上,通过电脑或者手机轻松购物,而且购物体验相当的愉悦,消费者花费时间去闲逛的兴趣自然就没有了。

综合起来,这电商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要是全面考量的话,又有啥值得高兴的呢?什么消费升级,什么内需市场强劲,什么国人消费能力提高,等等都是意淫的说法。如果看不到这“双十一”数据背后的问题,也就太悲催了。就如最近有媒体报道的,有740万农民工返乡创业一样,返乡不就是因为实体经济出了问题,企业倒闭之后的被迫返乡吗?

今年“双十一”的交易额再破纪录,也将再次从居民消费能力、科技驱动、智能物流等多个视角,见证中国经济的内在活力,为我国经济的增长注入信心。到此,我只能说信心比黄金重要了。问题是,信心能够支撑多久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Ctrl+Enter可以快速提交回复)

使用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发言注意:请遵守推虎社区言论规则,善意回帖,理性发言,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信息发布,不代表推虎社区的观点和立场,推虎社区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