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推虎评论』 12岁少年弑母,社会应该做些什么[复制链接]

楼主:幸福人生LV.6 时间:2018-12-12 23:45点击:669 回复:0
12岁的吴兵杀死自己母亲后,亲属在沅江市泗湖山镇的一家宾馆见到他。面对亲人的痛苦和疑惑,他显得若无其事,从嘴里挤出了4个字。他承认自己错了,但不是什么大错,“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 吴兵9岁左右迷上手机,周围的亲戚朋友谁手里有手机,他都会去要来玩儿,放学回来书包一丢,就开始玩手机,有时候玩到很晚他才开始写作业。(成都商报12月10日)

12岁的吴兵杀死自己母亲后,心理表现异常“镇定”,他的一句“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让人们感到不寒而栗。这样小的年龄,竟然有了这样的冷漠心态,在他心里,杀人根本不算恶事,而这种在大恶面前却不知是恶的反常心态,才是社会面临的最可怕之处。

吴兵的爷爷吴建德提及了过去12年中家里的几次重大变故。吴建德觉得,如果在吴兵半岁时,他父母不外出打工;如果他7岁发生车祸时,家人能引起足够重视;如果1个多月前,他不搬到新房与母亲生活,这三个“如果”哪怕有一个实现了,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吴兵爷爷的话,表面上看似乎有些道理,然而,他家中的情况并非完全特殊,不管是父母外出打工,还是搬到新房与母亲生活,其实都是一般家庭中的常见现象,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放在社会大背景下,显然也不算什么特别之处,而如果将吴兵杀死自己母亲归结为这样的成因,显然有些牵强。

一个人从儿童成长为少年,其间存在着两个重要的教育阶段。第一个是家庭给予的直接教育,在这个阶段,家长及其他家庭成员就是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周边社会事件的评价以及表达出来的价值观,客观上就是对孩子教育的第一本教材。

而从孩子角度来说,当他听到家长对某些事物的评价或态度时,也就是在接受半社会化的灌输教育,家长说出的话,表现出的评价态度,在这个阶段孩子是完全接受的,也是唯一可以接触到的实施主体,其中的对与错善与恶,已经以种子的形式埋藏在他们的心灵深处。

第二个阶段是,当孩子上学以后,学校的老师就是他们获取对错善恶之分的原点,老师给予的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进一步认知。换言之,老师对社会的感知和评价,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一定会传导给孩子,并形成心理的积淀,最终完成健全人格的塑造。

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老师是他们心目中最重要的坐标参照,甚至是无以取代的,从很大程度上说,如果家庭教育的第一阶段出现了缺失,那么,在第二阶段的学校教育中是存在着弥补机会的,如果学校老师对孩子的心理状态有所观察,那么一定会看出一些基本的心理或人格问题。

然而,从后续的深度报道可以看出,吴兵的家庭教育确实存在着问题,虽然这里面有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但这个原因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个家庭还有其他成员,但现实中,其他家庭成员并未给予吴兵起码的规范教育,这本身就是一种缺失。

而当吴兵上学以后,在学校的教育方面,依然处于缺失状态,学校老师并未及时发现他存在的人格缺陷,不仅学习不好,而且还经常与人打架。显然,对于学校和老师方面来说,已经使吴兵的人格缺陷失去了弥补的机会。

因此,12岁吴兵弑母后说“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其实这种“施恶而不知己恶”的心理,就是两个教育阶段不到位共同造成的不健全人格。12岁少年弑母,让人痛心,但痛心之后,社会教育及家庭教育方面更要深刻反思,在对儿童教育的各个阶段,由其是对于心理人格方面,我们还应当完善些什么,还应当弥补些什么,这不仅是个案问题,也是全社会应当面对的共同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Ctrl+Enter可以快速提交回复)

使用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发言注意:请遵守推虎社区言论规则,善意回帖,理性发言,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信息发布,不代表推虎社区的观点和立场,推虎社区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